雷公笋(学名闭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为姜科多年宿根直立草木,通常高1?2米,顶部常分枝,茎圆有节,稍带紫红色。又由于其嫩茎似笋,喜荫湿,风雨雷电交加天气长得更好,故海南人称之为“雷公笋”。民间多将其鲜嫩杆茎用洗米水腌制,作家常小吃,或拌炒鱼、肉,味酸质脆、肉嫩鲜美、消食去腻,是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
特色野菜——雷公笋
雷公笋(学名闭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为姜科多年宿根直立草木,通常高1?2米,顶部常分枝,茎圆有节,稍带紫红色。叶互生,单叶,螺旋状排列,长圆形成披针形基部抱茎,背部密生灰色绢毛,叶鞘宽而封闭,故称“闭鞘姜”。又由于其嫩茎似笋,喜荫湿,风雨雷电交加天气长得更好,故海南人称之为“雷公笋”(俗称“尼嫩”)。
雷公笋是黎族地区野菜的一种。遍布琼南山区的溪沟旁、田坎上、山湾里、岭脚下。每逢四五月春风化雨时破土而出。茎笋约食指般粗细、筷子般长短。 将雷公笋削成细条煮山蟹或腌酸煮鲜河鱼,是下酒饭的上等名菜。酸雷公笋汤也是清热解毒良药,常喝雷公笋汤,可少生病,是具有海南五指山地区特色的“绿色食品”。
雷公笋是海南著名的食用野菜。它营养价值高,茎中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每逢四月春风化雨时会破土而出,茎笋约食指般粗细,筷子般长短。将其和鱼、肉同煮,味道鲜美。食用后清凉开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压、有治疗便秘和消食、利尿等多种食用功效。
海南地区开春后2—10月上山采回新生的嫩茎。食用方法为鲜食或将茎制成酸笋。腌制方法为将煮沸的米饭水冷却后加入少许盐,放入切成段的嫩茎腌渍,5—7天发出诱人酸味时,可直接食用 ,海南话成为“尼嫩酸”。若配以另一种野菜雷公根腌制,味道更佳。制成的笋呈浅黄,可生食凉拌或炒、煮食,加入鱼、肉等同煮味更佳,食后清凉开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压,有治疗便秘和消食、利尿等多种食疗功效。
鲜茎食用方法为将嫩茎切成片后于沸水中煮2—3分钟后炒食或煮汤或凉拌。花亦可食,炒食或煮汤,既美观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