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天涯海角”景区共有摩崖石刻十余处,其中五处属清代和近代题刻,由“海判南天”、“天涯”、“南天一柱”、“海角”、“海阔天空”等石刻群构成;还有六处属现代题刻:由郭沫若先生题刻在天涯石上的“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天涯海角诗三首”,由范敬宜先生题刻在日月石上的“日、月”,以及分别由赵朴初先生题刻在“笆蓠凝霞”景点前石上、由沈鹏先生题刻在“海判南天”石刻背面的“咏天涯海角的诗”等。
“天涯海角游览区”石刻群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景区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驰名海内外。它依山傍海,碧海、青山、白沙、巨石、礁盘浑然一体。这里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层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作为海南建设最早、影响最大、游客较多、效益较好的标志性景区和三亚名片,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5A级景区。
“天涯海角”景区共有摩崖石刻十余处,其中五处摩崖石刻属清代和近代题刻,由“海判南天”、“天涯”、“南天一柱”、“海角”、“海阔天空”石刻群构成;还有六处摩崖石刻属现代题刻:由郭沫若先生题刻在天涯石上的“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天涯海角诗三首”,由范敬宜先生题刻在日月石上的“日、月”,以及分别由赵朴初先生题刻在“笆蓠凝霞”景点前石上、由沈鹏先生题刻在“海判南天”石刻背面的“咏天涯海角的诗”等。
清代和近代题刻:
1.“ 海判南天 ”摩崖石刻
“ 海判南天”是天涯海角景区最早的石刻。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钦天监五官正苗受、理藩院绰尔代、法国耶稣会士汤尚贤奉康熙皇帝旨意在钦差官员们在今天海南省三亚是天涯海角风景区内的下马岭与南海的山海连接处立下了“海判南天”石刻, “ 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 ” 。剖开石面一面指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海判南天”石面指示北极高度。此处北极高度为18度13分。每年冬至之日正午可见太阳高度与石面重合的景象。
2012年3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已将“海判南天”石刻认定为“中国古代天文大地测量崖州遗迹”的标志。
2.“天涯”摩崖石刻
“天涯”石刻是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任职期间的第四年即丁未年(公元1727)年题刻的。它四平八稳,雄峙南海之巅,经历着风雨和海浪的考验,它依然坚如磐石,笑傲于蓝天白云之下。
3.“南天一柱”摩崖石刻
在与“天涯”石相隔不远处,有一尊高约7米雄峙于大海的圆锥形的“南天一柱”巨石,“南天一柱”石刻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榜所题刻。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从侧面看,它犹如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正面看好像一根神柱矗立于此,经受着海浪的冲刷屹立不倒。
1990年,“南天一柱”石成为人民币2元背面的图案,流通于祖国的东西南北,更增添了美誉度,这壮美撼人的石景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
4.“海阔天空”摩崖石刻
在”天涯“摩崖石刻的下方,有一摩崖石刻“海阔天空”,字体方正,刚劲有力。四个字自右往左,横书阴刻,无年款。
5. “海角”摩崖石刻
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天涯”石刻相邻的巨石上题刻了“海角”二字。王毅是抗战时期担任海南岛最高军政长官的琼崖守备司令,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王毅曾在琼中县立下“唯战能存”石刻。
1938年1月8日在崖县马岭(今三亚市天涯镇)举行六千黎民歃血会盟共赴国难大会,会后,王毅来到“天涯”石处,当时只见“天涯”题刻,尚未有“海角”题刻。见到相邻的巨石又高又尖,他就在石顶部留下“海角”题刻,与“天涯”二字遥相呼应。中国诗词歌赋、人生抒怀中出现最多的“天之涯海之角”构成了完整概念。
还有六处摩崖石刻属现代题刻:
1.郭沫若“天涯海角游览区”题刻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三临天涯海角景区考察,在天涯石上留下了“天涯海角游览区”石刻。
2.郭沫若“游天涯海角诗三首”题刻
大文豪郭沫若上世纪60年代到天涯海角景区考察时,留下了“天涯海角游览区”摩崖石刻,并欣然题赋抒怀诗三首,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上世纪80年代,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更激发了天涯海角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憧憬与向往。
3.范敬宜在日月石上的“日、月”题刻
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先生在天涯海角景区考察时,在日月石上题刻“日”、“月”石刻。“
日月石”也被称为“爱情石”,座落在天涯海角大门正对面的海上,两块石头像“日”、“月”重叠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随。它与前方爱情广场上的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
4.赵朴初先生”咏天涯海角的诗"题刻
1994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游览天涯海角景区时,欣然题诗一首:“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后被镌刻于“笆蓠凝霞”景点前的巨石上供游人欣赏。
5.沈鹏先生 “咏天涯海角的诗”题刻
1996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在天涯海角景区游览时,挥毫泼墨赋诗一首:“巨石洪荒千叠浪,远洋遥看绝疑仙;南天一柱殷红字,顿觉人心似火燃。”意象翩然,气韵生动,被镌刻在“海判南天”石刻巨石的背面。
6.忌山”天涯一棵树“诗石刻
忌山先生二0一0 年二月在天涯海角景区的一块巨石上留下了“天涯一棵树”诗石刻,诗云:“天涯一棵树,阅尽人间路,白发堪回首,绝境逢生处”。一棵海南常见的刺桐树根扎在石缝中,枝干在巨石重压之下寻空隙顽强生长,枝繁叶茂,这颗造化天成的“天涯树”成为不畏重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人生境界和精神象征,令人赞叹生命力的旺盛与顽强。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大文豪苏东坡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奇石的历史之久远。而“天涯海角”石刻群从康熙年间的“海判南天”到雍正年间的“天涯”再到宣统年间的“南天一柱”最后到民国时期的“海角”,时间跨度为224年,到现在已有300年历史。若加上石头的历史,历史将变得更加厚重。“天涯”、“海角”两块石刻完整地结合在一起,题写者一文一武,但不论文武都对天涯海角有着同样的诗意与情怀,在海碧天蓝的热带海滨矗立的巨石让中华民族千年的天涯情结终于情有归处。
如今,每年有数百万游人来到这里,以圆心中“陪你到天涯海角”的梦想。